欢迎光临兰州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故乡山中的椅轿

一个多月前回了趟老家。我的老家在湖北黄冈大别山区的蕲春县,那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经济虽然落后但却非常尊师重教。我的家乡盛产文化名人,著名文艺理论家胡风和国学大师黄侃(和章太炎一起并称“章黄学派”)都是大山中飞出的“金凤凰”。当然,最负盛名的还是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蕲春县是闻名的“状元县”和“教授县”,就像她的邻县红安是著名的“将军县”一样。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国蕲春籍的教授就多达2000多人。

我一直思考困惑着:那样一个山路弯弯、荆棘遍布、生财无道、经济落后的大山里,怎么会涌现出那么多的学者和读书人?也许,这次回老家,我多少找到了一些答案。

我回老家冲着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日”这一天,我要祭拜已经逝去五年的父母双亲,给他们磕头,烧纸钱。到了武汉,在县城上班的妹夫开车来接。他一直把我送到深山里的村委会所在地。那里已经是车道的尽头。村委会离我山巅上的老屋还有两个多小时的陡峭山路。

从车上下来,我立马就看到候在路边的两个堂兄和他们身旁的椅轿,椅轿是来接我上山的。在我的老家,椅轿并不是山民常备的交通工具,也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它是淳朴敦厚的家乡人专门为在外求学或学有所成的归乡人准备的。椅轿的制作非常简单,把长辈平时用的藤椅拿出来,稳稳地绑扎到两根竹杠上就成了。

坐椅轿非常舒服,非常享受。你半躺着,无论多远的归乡旅途,所有的劳顿和风尘都会荡然无存。而这时,抬轿的亲人可能累了,他们要停下来小憩片刻,和你唠叨些家长里短。虽然都只是《人生》中刘巧珍对高加林所说的“母猪一窝下了12个小崽”之类的乡村话题,但你听着格外亲切。

重新上路,在行人很少的羊肠小道上,你没准会碰上一两个熟悉的乡亲,有的可能还是你儿时的伙伴。他们非常热情地和你打招呼,嘱咐着这回要多住几天,还邀你一定到他屋里吃顿饭。

再往前走,就要穿过一片密得不见天日的绿林坡了。走出绿林坡,离老屋就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了。不经意间,抬轿的亲人仿佛脚底生风。他们一边提醒着“要坐稳啊”,一边兴冲冲地迈开大步。像抬着娶上山的新媳妇,身下的两个堂兄时不时地要把椅轿闪一闪或者荡一荡,颇有点显摆和炫耀的意思。而坐在椅轿上的归乡人,也乐得晕呼呼,飘飘然。

到了山坳,你就能看见魂萦梦牵的老屋。有些久违的激动,寨里的狗儿欢快地蹿到面前,兴奋而友善地叫着,像是迎接凯旋而归的英雄。同姓的族人早已候在了老屋门前的坝子里,点燃一串噼里啪啦的鞭炮。被人牵下轿子,扶进堂屋。洗脸水端上来,热腾腾的茶水递过来——在自己的家里享受着贵客才有的待遇。等歇息得差不多了,热情的族人们围过来,分享你从城里带回来的礼物,听山外的新鲜事儿。

我家乡的山民,淳朴敦厚,他们贫穷甚至还有些落后。但是,仿佛浸入他们的血液和刻进他们骨子里的是对读书人的尊重与推崇。

大山里的每家每户,在正堂的墙壁上都挂着“天地君亲师位”几个大字,老师每天都会享受到简单的膜拜仪式。尊师重教早已经成为山里人世世代代的传统。山间的十里八乡,老师是最让人羡慕的职业。直到现在,山里人对教师依然保持着古代的“先生”称谓。所以,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那里的教师队伍一直很稳定。记得1984年,蕲春县考取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接近千人。这在其他地方几乎不可想象。而这千人当中,80%都是我这样的山里娃。

1982年夏天,我接到川大录取通知书,轰动了大山里的村村寨寨。我们村里的人外出,总有外村的人向他们打听我的情况。于是,我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的神奇人物。到了快要开学的日子,全村人都到我家里喝酒,村里的书记代表公家给我戴上大红花,晚上还公费请来放映队,在我家的院坝里放连场电影。第三天,村里派出唯一的拖拉机,载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到18里之外的镇上赶客车。他们燃放鞭炮,随着拖拉机的颠簸,持续跟随时间达半个小时之久。

而今,我已是耳顺之年,几乎没有什么作为和成就。我从心底里感到惭愧。所以,我不大敢于回到家乡,总有“一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负疚感。可是,我屈指可数的几次归乡之旅,依然感受着来自父老乡亲的无限热情和百般关爱。坐着上山的椅轿,我总能汲取到奋进的力量,同时也会背负起更重的心理压力:我亏欠他们,辜负了他们呀!

除了绑得稳当,临时扎制的椅轿再简陋不过了。但是,在我的老家,它却颇有些神圣。能够坐着椅轿被人抬上山的,除了年迈的老人,就只有走出大山考上大学的读书人了。

椅轿并不意味着尊贵,却代表着尊重和期望。淳朴的山里人,把望子成龙的期待凝聚到了那简易但又非同寻常的椅轿之中。他们渴望自己的子女有一天也能坐上椅轿荣归故里。他们愿意把可以对他们的子女形成榜样和示范效应的读书人抬回山里。

从老家回来已经一个多月了,我每天像过去一样开车穿梭在这繁华喧闹的大都市里。我想念并琢磨着那山中的椅轿。我想,出自我家乡的胡风、黄侃以及邻县的闻一多、李四光、熊十力那样的大家们,兴许就是坐着简陋的椅轿从大山里走向世界的。

(作者简介:田一亩,本名田宏明,教授、高级记者,现为重报集团传媒研究院负责人、重庆新闻媒体作协常务理事。)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兰州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兰州新闻 lzh.h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