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兰州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毕业典礼,4000余名学子开启新旅程

6月1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2023届毕业典礼,该校今年共有1885名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0名第二学士学位学生、2148名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校长孙友宏寄语毕业生做有理想、敢担当的青年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集会,举行我校2023届毕业典礼,共同祝福毕业生们作别地大‘摇篮’,奔向可期的未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说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在毕业典礼上讲话。学校供图

孙友宏希望毕业生们:向上攀登,做有理想的青年,去追逐时代发展的浪潮;向下生长,做敢担当的青年,去扎根祖国需要的地方。

“70多年前,一声‘开发矿业’的号召,让广大有志青年毅然决然投身地质找矿工作;今天,你们也回应着祖国的召唤。” 他提到,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本科毕业生马元博当选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以他为代表的20名毕业生在校期间携笔从戎,今年又有6名毕业生报名参军入伍、献身国防;千余名毕业生进入地质行业。此外,今年,学校还有近200名毕业生积极投身西部、下沉基层。他们当中,有人从城市来,远赴边疆、干事创业;有人不忘故土,情系桑梓、服务人民。

“来自云南大山里的工程技术学院硕士毕业生耿昌贤同学,即将重回故乡,反哺大山。在读期间,他发起成立的‘驻梦大山’公益团队和驻梦公益基金为山区优秀学子点亮了求学之路。”孙友宏说。

“被别人撑过伞的人,也想给别人撑把伞”

耿昌贤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023届硕士毕业生,他的老家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凤合镇驻基村委会打厂箐村,属于高寒山区。“我记得小时候老家生活比较贫苦,交通闭塞。在那样的环境里,我很想走出去,很想到山外的世界去看看,所以我一直努力,通过高考来到了地大,念完本科,又留在这里读了硕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023届硕士毕业生耿昌贤参加毕业典礼。学校供图

“我们村委会有6个自然村,1500多人口,我是第一个走出来的本科生。”耿昌贤介绍,家乡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让他坚定地选择了地质工程这一专业,并根据兴趣把岩土钻掘确定为自己的专业方向。毕业后,他选择到中国电建集团昆明院工作,工作岗位的内容与其专业相关。

谈及自己的选择,耿昌贤表示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高中时,他受到他人的资助完成学业,“被别人撑过伞的人,长大了也想给别人撑把伞。我从大山里面来,还是想回到家乡去,建设家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耿昌贤说,他特别喜欢做志愿与公益服务,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等志愿服务工作。此外,他还成立了公益团队和公益基金,为老家山区孩子提供学业资助,目前已募捐公益图书2000余册,募捐公益物资超过20万元,在这期间,山里出现了第二个考上本科的孩子,目前也在地大就读。

“从2018年做公益活动,到现在坚持了5年,以后还会做下去。” 耿昌贤认为,榜样的力量在大山里很重要,让孩子们向榜样学习,不断奋斗。

为往届毕业生校友补办毕业典礼

在举办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的同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还邀请了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而未能现场参加毕业典礼的2020届、2021届和2022届毕业生校友代表返校,为他们补办毕业典礼。

“非常激动,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这次毕业典礼。”信息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科学2020届毕业生刘林崧表示,当时因为疫情他只能在线上云毕业,觉得是个遗憾,从毕业到现在一直期盼着能够回到母校补上仪式,现在终于如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园里,来自各个院系的毕业生们身着学位服与同学、老师,以及亲友合影,记录人生这一重要时刻,记录自己的青春,当天,学校的吉祥物“小石头”也活跃在校园内,与毕业生们合影留念。


毕业生们与学校的吉祥物“小石头”合影。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一名毕业生在拍照前认真整理妆容。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新京报记者 苏季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兰州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兰州新闻 lzh.h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